|
在杭州有这样一批面馆,每碗面都是用料超足,各种料多到满进满出,而每碗面只要付老板10元钱。一碗面只要10元,那是因为配菜的食材都是客人自带,店里没有菜单,只负责加工。这碗面就叫“东塘加工面”,顾名思义就是来料加工的意思。“东塘加工面”并不是某一种面的烧法,而是面馆的经营模式。在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塘村的农贸市场里好些这样的面馆,长期以来都是来料加工的模式。前阵子,杭州吃货发了海底捞禁止自带食材的稿子(戳这里了解详情),就有粉丝向我们报料了东塘加工面自带食材的操作。虽然我对东塘加工面早有耳闻,但是距离报社24公里的车程,还是回回把我劝退。这次的报料让我想起了2月初在网上“一碗面28元,成本要26元”那档子炒翻天的事儿(戳这里了解详情)。所以特别想自带食材,吃一碗料足到爆的面。于是,我趁着周末驱车前往东塘村。一路走高架非常顺利,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,马上就会有一个免费停车场,这时就要果断停车,不然再往前大概率会找不到车位。停好车以后,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到东塘农贸市场。市场门口停满了车,市场大门就在这些车的后面。市场一楼是卖菜的区域,吃面要去二楼。这次吃面之旅有熟悉情况的小伙伴带路,他带我先上二楼参观,上楼往右边走是市场的“吃面中心”,面馆一家挨着一家。那天是周六,我到二楼时是上午9点,来吃面的人络绎不绝,几乎每家都是客满的状态。小伙伴说,这些面貌似相同,但是味道各有特色,每家都有很多固定的老客。参观完以后,小伙伴带我去买食材。他告诉我,在这个市场买菜只买一点点菜的人很多,摊主知道是买去烧面的,一小块肉、一支笋、一小条汪刺鱼,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。小伙伴推荐了自己常去的楼梯口左边第二家水产店,向这位大伯买了两条黄鳝。这家店的水产价格实惠,处理得也很干净。然后,他又带我去另一个摊位买春笋。他告诉我,卖笋的大伯姓相,很多当地人都知道相大伯在瓶窑有七八亩地,笋都是当天现挖现卖,相大伯很会挑笋,所以他的笋又新鲜又嫩。买好食材,小伙伴推荐了二楼第一家的“阿季面馆”。把食材交给切配小哥的时候,店里已经有人在等位置了。我在等位置的时候发现,客人们每碗面里的料都特别扎实,自己带食材的面果然不一样。等了一会儿,切配小哥已经在处理我的食材了。他先麻利地把笋剥了,然后开始拍黄鳝,他说,黄鳝切之前先拍过,肉的质感才会好。我问小哥,这家店的老板是不是姓季,所以叫阿季面馆。小哥说,老板姓蒋,是他的妈妈,正在热火朝天忙着烧面的那位就是。当地方言“蒋”和“季”发音很像,叫着叫着就成了阿季面馆。小哥也姓蒋,以前在临平的大酒店里当厨师,每到周末店里特别忙的时候就来给妈妈帮忙。他告诉我,东塘加工面是仁和街道当地的特色,已经有三十来年了。小蒋说,几年前每碗面加工费是7元,现在成本上涨,每碗收10元。小蒋处理好食材,蒋大姐就开始炒黄鳝了。她说,用这么多黄鳝,这碗面有点厉害的,然后就是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,把黄鳝炒得香气四溢。我看着锅里正在爆炒的黄鳝,还没吃就已经很满足。心里盘算,这碗面要是在别的面店,肯定会贵到让我心疼。来这里吃面的客人带什么食材的都有,这位客人带来了火腿肠,要求烧进面里。一位客人带来一条黑鱼,小蒋立刻开始“刷刷刷”把刀磨快,然后一丝不苟地片鱼片。不一会儿,我的春笋爆鳝面出锅了。满满一大碗,看着就觉得吃不完。小蒋提醒我,桌上的辣酱是他自己做的,喜欢吃辣可以加一些。于是就试了试,果然是专业厨师做的,又香又辣。自己带食材烧的面料足是肯定的,吃起来果然过瘾,碗里的黄鳝一直吃到累,吃了好久,才把一整碗面炫完,放下筷子感到身心舒畅,甚至都有些睏了。小伙伴是这家的常客,他告诉我,店里收10元加工费,会提供面条、油和调料,还会帮你处理食材。但是大家最看中的,还是蒋阿姨几十年的手艺。-END-图文:潮新闻·钱江晚报 记者 黄葆青编辑:大P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|
|